“生活禅”-米乐app官网下载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

“生活禅”

关键词:   
摘要:“生活禅”是净慧法师于1991年提出和提倡的修学主张,“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八个字是这个主张的标识,不仅成为佛教界普遍认可的一家法门,也成为被世俗社会广为接受的佛门理念。

详细释义

“生活禅”是净慧法师于1991年提出和提倡的修学主张,“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八个字是这个主张的标识,不仅成为佛教界普遍认可的一家法门,也成为被世俗社会广为接受的佛门理念。

 

“生活禅”有一套修行原则,即“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从生活禅进入禅生活”,并要求切实落实,“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社会”。经过持续20年的弘扬,配合打禅七,办夏令营,办刊物,办会议等活动,“生活禅”已经产生很大影响,尤其还对知识阶层产生吸引力。在受到影响的僧俗中,“生活禅”已然形成一门家风;相应的理念和实践原则也积淀成为一家法门。而“生活禅”作为佛教界所认同的一家法门,其重要意义还在于,“生活禅”是当今中国佛教界提供出来的有理论系统、有实践途径的适应于现代社会的一套契理契机的修行主张,实为难能可贵。

 

佛教的发展与枝繁叶茂的宗派发展密不可分,不同时期因为有不同的宗派不断地阐发佛教教义、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诠释,才使得佛教的生命力得以不断地彰显和继续发扬,佛教在中国古代分发出众多宗派的繁荣发展史就是充分的证明。但是,晚近以来,中国佛教宗派偃旗息鼓,学说思想平庸无息,汉地佛教的发展景象可谓生机黯然。直到清末和民国时期,才又出现以提高佛学研究而提振佛教复兴的趋势。时值社会乾坤巨变,革命风潮云涌,是主体觉醒意识抬头的时代,主张觉悟的佛教成为备受关注的思想资源,也是社会各阶层宗教修行的重要着落处。佛教的发展势头随着时代洪流也趋向了关怀现实人生和社会,突出地聚合为“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理念的提出。这既是中国社会的时代大势使然,也是世界范围内人文环境日趋世俗化的发展态势在中国佛教发展上的表现。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上帝死了”,也即道出了近世以来“神性”淡然的客观现实。因而,在世俗化的洪流中,那些以体现神圣性来救赎人类的古老宗教,无不是努力在世俗潮流中累积新领地,通过竖立顺应世俗风气的大旗吸引信众,以引导和落实宗教神圣层面的使命。虽然那个时代的中国在很多方面是落后了,但在思想文化领域却与世界上很多发达地区一样,非常活跃,佛教界亦然,那个时代的中国佛教,聚积了很高的发展势能,蓄养出了几代佛门栋梁。因而,当1949年后中国大陆地区的佛教发展遭遇霜期后,“人间佛教”的精神意趣即随着迁去台湾的佛教人士的弘法事业得以继续推进;而在大陆改革开放后佛教解冻并突飞猛进地发展过程中,“人间佛教”的主张则又很自然地转回到大陆,这其中,毫无疑问是因为佛门中依然有民国以来的佛门栋梁的支撑、推动和弘扬,但归根结底,还是时代大势之使然。佛教从来就是人间的,从来就是着眼于人之生老病死等现实生活的,虽然古代社会可以直接强调出离世间的弘法取向,但在现代世俗化趋势的社会,佛教则需要同语反复般地突出修行的世俗人生基点。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等就是对这种时代趋势的世俗化取向的反应。

 

时隔半个多世纪,当今的社会是更加世俗化和商业化的社会,因而,“生活禅”的提出,实际上是在同样的社会大势延续下和相应的佛教发展意趣上的一种顺应时代的契合和具体化。即如净慧法师所说:“现在是一个市场经济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紧张、快速、忙碌,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坐在禅堂里、坐在家里修习禅定。但是,不管时代怎样进步,科技怎样发展,经济怎样繁荣,人们的烦恼、痛苦一点也不会少。不仅不会少,而且还会不断有新的烦恼、新的痛苦产生。人们面对这样一种生活现实,精神上的出路是什么?叫人们不信仰宗教做不到,叫人们不来追求精神上的解脱更做不到。所以,总要有一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的修行法门。各个宗教都要回答这个问题,佛教更要回答这个问题。……‘生活禅’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一种法门、一种方便。”

 

即便如此,“生活禅”还是特别地强调,没有离开历史上禅宗的如来禅、祖师禅的根本精神意旨,具体表现在其次第原则上,即“以发菩提心为出发点,以般若见为见地,以息道观作为修习禅定的方法,以融入生活、消融烦恼作为日常实践的功夫”。

 

人们可能会担心,以出世的或者神圣的目标为终极关怀向度的宗教及其理论为了适应世俗化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立足世俗的权宜的修行法门,或许也是最容易被其讨好的世俗解构和消解的。不过,“生活禅”应该说在这方面有比较周到的理论建构,菩提心—般若见—息道观—生活禅,也即是生活禅的法门支柱,四个方面相互支持,既为避免流于知见游戏而衍生狂禅,亦为避免流于生活禅理而疏于实修。尤其是此一门下的寺僧也确实多见清净行者,即成此一法门的现实榜样。有法门,成家风,为现代社会提供出一套有理可行的修行理论和方法,“生活禅”无疑是对当代中国佛教的一大贡献。

 

由此也再一次说明,当今的中国佛教,须在固本、修本的层面多做反思,须在理论和法门方面多所建树,如此,中国佛教才能有真正本质意义的深入发展;非如此,过多地忙于营造表面繁荣,固然也能表征佛教的发展,但带给佛教和社会的正面好处和影响都可能是有限的和肤浅的。

 

——《中国宗教报告.2013》p39-4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相关报告

·

·

·

·

·

上一词条:社会赋权 下一词条:民间信仰
分享到:

关于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 | 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的版权公告 | 帮助中心 | | 网站地图

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的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