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皮书“走出去”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作者:本网编辑
发布时间:2012-03-26
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积极参与国际图书出版合作交流,努力将中国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与荷兰brill合作,将皮书系列中的经典之作翻译成英文,在全球范围内发行。
社科文献出版社与brill合作的过程,有一些偶然的因素,也有一些必然的因素。brill内部有中国通,他们知道中国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所以就先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2005年,brill市场部的负责人开始和社科文献出版社接触。我们了解到,brill是一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老牌学术出版社,和我社的出版理念较为吻合。于是,2006年上半年,我社便与之签署了合作出版协议。
在与brill合作出版的书目选择上,我社从十几年来精心打造的皮书系列中挑选了《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中国法治》、《中国人口和劳动》等有关国计民生问题的皮书作为合作首选,同时还选择了《中国环境》、《中国教育》等当代中国热点问题研究成果合作出版。
brill经过充分调研,认为我社皮书连续、全面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方面的前沿学术成果,是当今中国学术主流,在国外应该有市场。双方之间的皮书合作出版协议顺利签署。
依据合作出版协议,我社承担了皮书英文版的编辑、翻译及审校等一系列最基础和最艰难的工作,brill方面负责皮书英文版的市场推广、印制生产、全球发行等工作。在合作的开始阶段,我社承担了相当重的职责,由外方对我社的工作进行评价。然而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我社在合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取得了更大的话语权。
目前,brill除了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纸质皮书英文版外,还发行电子版皮书。根据我社与brill的多次工作会谈及其所提交的销售报告情况来看,皮书英文版在西方国家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无论是纸质产品还是电子产品,皮书均被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图书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莱顿大学图书馆等欧美多家大学图书馆收藏或订购。自2008年起,皮书在海外的销售额快速上升,说明有更多人在关注和研究当代中国,皮书已成为全世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当今中国社会和经济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在此,我以《环境绿皮书》为例,来说明我社皮书在“走出去”方面的成效。迄今为止,我社已与brill合作出版了三册《环境绿皮书》,受到了国外专家学者、报刊的高度评价:
2008年《环境科学与污染研究》(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08))评价说:“《中国环境》(第一卷)对中国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对世界来说也一样重要。”
2009年第3期《中国国际评论》(即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评价说:“《中国环境》(第二卷)向西方读者提供了大量关于中国环境所面临的挑战的数据和案例调查,该书可以作为大学有关国际研究和环境政策研究的补充读物。同时,该书对于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也是有价值的。”
《中国社会》评审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zhou xueguang评价说:“《中国环境》(第三卷)是一本充满统计数据、描述和简短分析的资料用书,非常适用于那些商业类和咨询类的学生及研究人员,同时也很适合于图书馆。”
《中国环境》评审专家、美国大学全球环境和政治系教授judith shapiro指出:“《中国环境》(第三卷)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参考书。”
……
《环境绿皮书》的海外出版与发行只是我社皮书“走出去”的一个案例。在与brill合作之外,我们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合作,先后出版了韩文版《房地产蓝皮书》、俄文版《经济蓝皮书》。
在推广皮书的同时,我社积极搭建平台,让皮书作者(他们大多是中国的知名学者)与西方学术精英、世界各国的学者在一起沟通、交流和探讨,在一个平台上对话,将他们对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的观察、研究所得到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数据告诉世界。
在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我社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brill在书展主会场共同举办了主题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的英语学术报告会。这场学术报告会吸引了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亚洲部主任施泰芬·弗里德利希等德国学界、商界知名人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用英语就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能否保持稳定与快速增长等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以“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为题用英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在场的西方学界、商界和媒体高度关注,反响甚佳。
皮书的对外出版,是一件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它不仅让我社皮书产品“走出去”,而且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搭建起一个颇有价值和成效的沟通桥梁。美中不足的是,目前“走出去”的皮书品种还不够多,输出的时效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皮书输出的业务流程,争取中英文皮书同步出版发行,以便让海外读者亦能读到新鲜出炉的中国皮书。
在皮书“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坦率地说,中国的图书出版业虽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目前中国的图书市场还不成熟,一些伪劣图书产品还在流通,可西方的图书市场非常成熟,读者也相当理性,垃圾读物是不可能在西方市场上流通的。必须拿出最有价值的,具有原创性、权威性的东西来,你的图书产品才能真正进入西方图书市场。客观地说,皮书“走出去”过程中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加强了我社对皮书研创的认知和理解,促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在皮书研创中必须坚守我社一贯秉持的“权威、前沿、原创”出版理念。
(以上文字参见谢曙光主编《》中的《皮书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