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研究
“人间最美四月天,花团锦簇尽开颜;人逢花季诗意浓,八方圣贤聚中原;共研共谋蓝皮书,苦乐探索二十年;国家盛世多英才,积聚智慧创经典。”
在张占仓院长和谢寿光社长的殷切希望中,第三期全国皮书研创高级研修班拉开了大幕。在秉承皮书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前沿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本期培训班以“智库参与全球治理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别区域和全球治理类皮书的研创”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培训。皮书这个概念在中国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国家或专门机构正式发布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是一种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场,要求事实清楚、立场明确、行文规范、文字简练。二是“以年度为时间单元,关于某一门类、地域或者领域的社会科学资讯类连续出版物”,作为一种出版形态存在,强调的是服务社会、权威专业、跟踪前沿、趋势预判、数据分析。第二层含义是对第一层含义的转化和延伸。目前,皮书已经发展成为出版业的一个独特品种,其概念也已超越了原有的政府或专门机构发布的重要文件范畴。
谢寿光社长以“皮书研创与国别研究”为主题,为大家讲述了国别类皮书在研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他指出国别类皮书研究正体现出“从以大国、强国、热门国家、周边国家、友好国家研究为主,转向各国全覆盖;从聚焦对象国的历史、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学科研究转向带有跨学科性质的各国国情综合研究;从一般性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研究转向更加深入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专题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以数据分析为特征的经验研究或实证研究”的特点。而在皮书的撰写过程中应避免三个误区:“第一,皮书不等于文件报告,避免只说好话、大话、官话,避免写成各部门文件汇编;第二,皮书不等于年鉴,皮书强调问题意识,要求对年度形势进行判断,对热点问题进行解析,得出结论及对策建议;第三,皮书不等于论文集,皮书只能是对同一主题以不同视角与层面的分析,是智库集体思想的产品。”
郑秉文教授以“南美、北美和欧洲智库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为主题,围绕智库建设,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大家解读皮书的重要性。首先他以三种不同的角度,浅谈对皮书的理解:“第一,作为皮书的主编,一个单位的科研应该从皮书抓起,应该强调皮书的重要性,皮书能确定研究的边界和研究的定位,对科研团队起到很好的鼓励和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青年拔尖人才;第二,作为皮书的读者,定期对皮书进行跟踪,从皮书中获益;第三,作为皮友,以书会友,已经成为皮书这个平台所赋予的新的价值,皮书已经不是单独的出版物,而是一种品牌,一个产业”。其次,在提及皮书重要性的时候,郑秉文教授指出,现在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经把皮书视为核心期刊,但是众多高校仍是没有认识到皮书的重要性和它的价值。皮书做得好不好,关键看领导的态度,所以增加皮书的认可度,并纳入考核体系,是出好皮书的关键。
张倩红教授以《以色列蓝皮书》的撰写为例,围绕“皮书创作与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这个话题展开了授课。她指出,随着全球范围内文化反思热潮的兴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也发生了转向,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现实问题的转向;从学术研究到现实关切的转向;从本土化研究到全球化视野的转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转向;研究手段的数字化转向”的变化。
张占仓教授以“中英‘一带一路’合作研究的理论特色与决策应用意义”为题,从研究概况、理论特色、决策应用意义和需要改进的问题四个方面,介绍了这个课题从立项到研究再到出版的全过程。这项研究的理论特色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及时抓住中英合作黄金时代的机遇;第二,首次开展一省对一国深度合作的研究;第三,跨专业集成研究力量;第四,初步达成一项研究在‘一带一路’领域聚焦一个国家的目标;第五,支撑研究成果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第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加明确了皮书的重要性。作为智库成果及其发布平台,随着全球智库建设升温,皮书已然成为全社会的热词,各类研究机构主办的皮书及其连带的内容、观点逐步深入人心。目前,在国内随处可见皮书的踪迹和影响力,政府部门的资政参阅、研究人员的研读借鉴、企业领袖的决策参考、顶级新闻媒体的实时发布、投资者的资讯追踪、普通大众的街谈巷议。皮书的读者主要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国内外现实问题研究者、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社会组织管理者、新闻工作者、投资者、对国内外现实问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等。皮书正是这样一个平台,为广大对中国经济社会有着深刻理解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展示其观点的舞台,为广大对中国现状有着热切渴望的读者提供一个资讯台,为中国学术与社会发展实践的结合提供一个场域。这一平台具有的凝聚力正在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社会各界关注并参与中国的发展。
皮书研究院为每位作者发放了《皮书手册》,《皮书手册》是每一位作者在撰写皮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除通则外,《皮书手册》从法律规范、权利、责任、米乐体育官网app入口的版权管理、研创规范、技术规范、编辑出版规范、评价与评奖、发布与推广、英文规范十个方面,全面地对皮书撰写要求进行了规范。
皮书的出版是一个长期积累、长期坚守的过程。作为皮书的作者,这次培训既是日后工作的基础,也是未来工作的风向标。
(佟东: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