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研究
摘要:面对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对区域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提出“一省对一国”的研究方法,针对性地对“中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合河南省区域发展的实际需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选择了10个有可能合作的领域进行全面研究,分别提出了与英国开展合作的主要领域和重点项目,得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河南省企业界的普遍好评。整个研究及时抓住了中英合作“黄金时代”的机遇,首次开展“一省对一国”深度合作研究。研究团队跨专业集成研究力量,初步达到一项研究在“一带一路”领域聚焦一个国家的目标。此外,支撑研究成果的基础工作做得也比较扎实。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决策应用意义较大,已经在中英“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河南省 英国 “一省对一国”
近几年,由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展示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针对国内外普遍重视“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情况,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提出“一省对一国”的合作研究方法,并针对性地开展了“中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问题研究”,得到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和社会评价。
一、研究概况
1.研究项目与基本要素投入安排
中国人善用文化含量很高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提法阐述某一个重要问题。其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借用历史上的著名提法,旨在解决中国在逐渐崛起过程中如何和平融入全球的路径问题。此外,“一带一路”的倡议也确实想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念,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为相关国家的发展主动提供一些支持与帮助。
目前,开展“一带一路”研究的课题多、项目多、文献多。站在为地方社科院发展服务的角度来讲,如何选取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切入点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既发挥地方社科院的作用,又获得比较有科学意义和决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地方政府重大决策中真正能为其提供科学依据,是全国地方社科院面临的共同性问题。近几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结合自身的特点,尤其注重研究队伍的专业构成情况,集中力量进行了“中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问题研究”。
“中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问题研究”项目于2015年10月启动,2016年底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目前,项目还在运行中,正在做第二阶段的工作。第一阶段,项目共投入科研人员61人次,主要研究成果分为1个综合性总报告和10个专题报告。
作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重大专项,项目启动时投入资金达60万元;2015年底,河南省财政厅追加专项经费49万元;2016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给予15万元的资助,此外,研究成果的出版(三本书)又投入26万元。因此,总共投入资金达150万元。
2.总报告结构
总报告站在为河南省融入“一带一路”决策服务的角度,名为“河南融入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研究”。研究重点是为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提供融入“一带一路”的科学决策依据与政策建议。根据英国的发展优势,按照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总报告课题组经过反复讨论,聚焦点是筛选哪些领域合作,在哪些领域开展哪些项目合作。总报告力争为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一个可选择的相对明确的范畴。据此,总报告分为六个部分。其中,“河南融入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领域与项目”这一部分研究难度很大,是整个研究项目中投入精力最大的部分,其余10个专题研究主要是为了支撑该部分。
3.分报告构成
“中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问题研究”中支撑“河南融入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研究”的10个专题研究如下所示。
(1)中英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此专题为整个“中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问题研究”在理论上进行铺垫,为其他部分提供理论支撑。
(2)中英新兴产业园建设研究。本专题论述了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融合开发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各种产业园的情况,并结合英国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建设新兴产业园的建议。
(3)中英研发与高技术产业合作研究。本专题重点阐述了英国等发达国家增加的第四产业作为知识产业的发展情况,对比了中国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合作的建议。
(4)中英乡村建设比较与借鉴研究。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乡村管理、乡村扶贫始终是中国所面临的非常重大的问题,本专题做了较为详细的中英两国相关情况对比分析与解释,提出了借鉴英国发展经验加强乡村建设的建议。
(5)中英社会治理合作发展研究。此专题主要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中英两国的合作领域,为加强河南省现代社会治理提出了建议。
(6)中英智慧城市建设合作研究。这一专题重点研究英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展情况,结合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中英两国的合作领域与合作项目。
(7)中英航空城建设比较研究。本专题以英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带动航空城发展为例,研究了航空城建设等新概念和新动能,为河南省建设国际航空城提出了建议。
(8)中英高等教育合作研究。英国是现代高等教育主要发源地,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影响非常大。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系统研究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色与发展经验,提出了中英两国开展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建议。
(9)中英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最早由英国人提出,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学者若未亲临英国学习并进行深入研究,很难对文化创意产业有比较正常的理解。本专题旨在告诉读者要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0)中英金融业合作发展研究。本专题主要研究现代金融业非常发达的英国如何通过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为国家发展提供金融力量支持。近几年,中国非常重视金融业的发展,河南省“金融豫军”也快速崛起,无论是全国还是河南省,都可以与英国开展比较广泛的合作。
4.研究产出
(1)《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研究》
《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研究》是该项研究的主报告,总字数为576万字。2017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研究》是经过会议秘书处批准唯一带入会场的资料,在会议上十分引人注目。
(2)《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研究文集》
2016年10月,“中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讨会”在郑州召开,六位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的院士应邀参会。英国专家唐迈等表示,“郑州会议”反响良好,获得的信息量很大。会议结束后,编辑出版了539万字的《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研究文集》。
(3)《新时期英国发展研究汇编》
《新时期英国发展研究汇编》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在项目启动初期动员一批年轻人进行的翻译文献工作,翻译成果首先运用在研究项目组内部。总字数为585万字。
(4)召开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
2016年10月18~20日,“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在郑州召开,与会重量级外宾达28人,其中,包括国际组织专家1人。该会议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际区域研究协会、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承办。
(5)研究成果引起英国驻华大使馆重视
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的召开以及重要专家在会议上发表的观点通过新华社等重要媒体发布以后,迅速引起英国驻华大使馆的重视。2016年11月7日,英国驻华商务参赞毕伟(david bull)、英国驻华使馆区域事务高级官员刘奕、英国驻华使馆区域事务官员姬瑞昆以及河南省外办国际交流处处长仝宇一行专程到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就中英两国在尖端制造和汽车行业等领域合作与社科院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就进一步加强与英国的全面合作进行了系统交流,英方使馆人员承诺将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与英国方面开展更多合作提供优质服务。
二、理论特色
1.及时抓住中英合作“黄金时代”的机遇
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国关系创下了多项“第一”。英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也是率先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国家;是除中国香港外最大的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也是吸引中国留学生、开办孔子学院最多的欧盟国家。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决定共同构建中英双方面向21世纪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
早在2015年初,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曾提出,中英关系历史性地进入双方合作的“黄金时代”。在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英方启用皇家卫队的飞机和护卫迎接中国领导,是英国皇家历史上最高规格的接待礼仪。国内外媒体报道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黄金时代”。近几年,中英两国的合作有很多非常深厚的东西,在学术层面,中国用什么力量为“黄金时代”奉献智慧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在习近平访英期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内部召开了若干次讨论会,中英“黄金时代”所考虑的问题是直接开展中英“一带一路”合作研究。
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英两国达成59项协议共识,包括政府间协议和非商业协议13项、商业协议28项,贸易投资协议总额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2.首次开展“一省对一国”深度合作研究
近几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为“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了大量研究。经反复讨论后,决定选择英国作为“一省对一国”的研究对象。英国与河南省的合作要追溯到120年前,当时英国人来到河南焦作市建立了焦作煤矿。在烟草引进中国的过程中,英国人首先派相关学者到中国调研,认为河南许昌市最适合种植烟草。所以,中国的烟草发源于河南省许昌市。
近些年,英国与河南省还有很多大的合作项目,河南省与英国之间的合作历史悠久。以河南省发展实际为基础,开展与英国对应的深度合作研究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专家和英国学者的共同支持。在中英“一带一路”合作研究的影响下,2017年3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河南省投资贸易洽谈会”,河南省邀请英国方面作为投洽会的主宾国,英国政府派来202位官方人员参加会议,此举在中国地方招商引资方面开创了先例。
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合作以来,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新格局,中国与沿线很多国家的合作出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崭新状态。但是,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如何全面深化各地的长期合作、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已然成为全新的课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提出根据各地优势与合作需要,系统开展“一省对一国”研究,符合相互之间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的需要,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与肯定。这样的深度合作研究方法,可以体现合作双方的各自优势并提出合作需求,为双方深度合作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也得到了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以及企业界的广泛认可。这种研究本身也是“一带一路”合作的新思路。由此看来,研究方法创新是科研上最重要的创新,方法创新往往会改变研究问题切入的视角,形成与原来研究方法不同的新的结论。
3.跨专业集成研究力量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在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中,集中了8个研究所所长(包括一个副院长)进行联合研究,集成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专业的高端研究力量,投入科研人员50人以上,形成了比较强大的科研阵容,在研究团队内部相互学习并提出了很多新观点,确实使人感受到有“1 1”大于“2”的实际功效。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开展多专业联合研究相对较少,与全球科研早已进入团队作战发展阶段不相适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用实验证明,团队作战是出重要科研成果最有效的科研组织方式。
由于此科研项目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8个研究所所长及其相关专业人员联合开展的研究,共投入50余位研究人员,形成了比较强大的研究阵容。研究人员在科研团队内部相互讨论,形成了跨专业人员坐在一起积极讨论的局面,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与进一步创新确实起到了集成的作用。
4.初步达到一项研究在“一带一路”领域聚焦一个国家的目标
近几年,伴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方面的研究非常多,出版各类专门书籍也非常多。
中国的特色是从方方面面集中研究英国一个国家,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需要,把英国最典型的有可能与中国和河南省合作的重要领域一次搞清,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可应用性。特别是很多企业负责人反映,看完《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研究》,就知道在“一带一路”方面如何与英国合作,知晓英国有哪些优势,中国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等等。
1个总体报告,10个专题报告,基本囊括了英国的发展优势。同时,英国在海洋研究方面也有优势。结合河南省发展状况,省内没有海洋产业发展方面的需要,所以没有把此领域列入研究范围。《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研究》出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荐为2017年度全国两会代表参考书籍,在全国科研机构及高校订购量比较大,有部分单位一次订购达上百本,所以该研究专著出版后不得不进行第二次印刷。站在专业角度讲,面对一项新的工作,应该研究什么是一回事;而真正站在政府决策角度看,需要什么样的研究又是另一回事。地方政府从促进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面对“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在哪些领域、哪些项目上加快推进?政府决策最终需要什么?一定要把能够合作的领域与项目讲清楚,科学研究成果就有了直接的决策应用价值。
5.支撑研究成果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在开展“中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安排一批年轻人翻译了大量最新研究文献,组织出版了《新时期英国发展研究汇编》,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最新文献支撑。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与英国相关机构积极联系,以召开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为引子,吸引了英国方面一批专家关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工作,并多次提供相关信息与研究建议。
在召开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的基础上,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整理并出版了与会专家所撰写的重要论文,丰富了研究成果的内容,拓展了研究的国际视野。
6.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了深入推动中英“一带一路”研究,经过认真筛选与申请,2015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特聘研究员1人,专程赶来共同研究中英“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问题。
该英国专家每年在中国工作6个月,他对整个项目的深入推进起了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专项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支持。
与此同时,参与研究的相关人员多次出国与英方进行相关交流,其研究的视野与全球的“一带一路”研究基本吻合。
三、决策应用意义
1.服务国家的现实需要
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寻求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顺利融入全球的路径。虽然“一带一路”巧妙地借用了一个大家容易接受的概念,但是,对于当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还需要大量研究做支撑。以利于国家与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选择各自的战略重点,开展具体有效的合作。
用国际力量推动研究工作,是中华民族融入全球的大事,需要中华民族每一位成员(包括海外华人)为中国和平融入全球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专业性研究机构,要贴近国家的需要,集中一批专家为这个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
2.紧密结合地方融入“一带一路”的实际需要
全球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而河南省人口就超过了1亿,在全球可以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河南省是全球著名的人口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河南省如何顺利融入“一带一路”,确实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河南省一直处在“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特殊地位。在和平时代,得天下者必然要得中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河南调研,对河南省做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与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对河南省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说明河南省的发展对国家建设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在国家层面独立承担大量重要任务的大省,确实需要做很多事情。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地方智库,也要投入大量精力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问题。河南省如何顺利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客观上也确实需要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面对“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如何找到比较有效的突破点是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大问题。按照河南省“十三五”规划的安排,经过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领导的共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选择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进行深度合作,有可能对正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河南省的未来发展影响较大。因此,锁定对英国进行深度研究,符合全省“一带一路”工作大局的需要。
2016年10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出版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6)》在京发布。测评结果显示,在参评的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32个国家属于“有待加强型”,17个国家属于“逐步拓展型”,13个国家属于“快速推进型”,2个国家属于“深度合作型”。其中,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位列综合评分的前五名。报告研发的“省区市参与度指数”系围绕“基础—行动—效果”三个层面来构建系统评价模型及其方法体系,对全国31个省(区、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综合测评。其中,广东、浙江、上海、天津、福建、江苏、山东、河南、云南、北京在综合得分中位列前十。前十位中只有河南省、云南省不是沿海地区,河南省列第八位。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河南省居于重要地位。
2012~2015年,跨境电商在中国快速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河南形成了四条丝绸之路,即“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立体丝绸之路”。四路并举,开放发展。2017年,河南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523279亿元,同比增长109%,稳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已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3.注重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中国智慧
中英国际合作研究是智库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专业研究机构和专业团队集体研究的成果,是当代知识界奉献给社会的主要成果之一,对中国国家发展及各省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策应用和参考意义。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与英方有充分的接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支撑研究工作最大的自信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英国学者赞扬次数最多的是包容文化。在全球四大文明发祥地中,唯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这与中国的包容文化密切相关,唯有包容才能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团结;只有团结,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够挺过去。如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到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刻,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政治分歧很大,但最终双方携手抗日。此时,中国人的包容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和平发展时期,讲究包容文化,追求和而不同,就容易以文明互鉴,代替文化冲突,创造开放合作的机遇。作为传统文化积淀丰厚的中英两国,都应该在包容文化的范围中开创深度合作的未来。
4.向社会提供具有理论意义的正能量
向社会提供具有理论意义的正能量是理论界的历史责任。在中华民族崛起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研究人员要形成理论上的观点,不仅充当研究员的角色,还要肩负最新理论宣传员的重任。唯有这样,若干个难处理的问题最终都能协调好。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出自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其含义为伴随着与一个变量有关的自由度的负能量,总是被伴随着另一个纵向自由度的正能量所补偿,所以负能量在实际上从不表现出来。“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现在,“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一般认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言行,可称之为“正能量”。在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它已经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是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
中英“一带一路”合作研究既要科学研判合作双方经济方面的发展大势,又要抱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客观、冷静、包容地对待中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寻求破解难题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始终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
四、需要改进的问题
1.进一步扮演好智库成果向社会公开发布的角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智库建设高度重视,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各地方党委也相继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2016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该意见于2017年5月公开发布,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入空前加速的状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全面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于社会的基本职能之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都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快建设服务于各级各类决策的新型高端智库,而智库成果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形式之一,就是大规模出版的各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决策应用研究成果必须明确这个最基本的社会职能,而且要不断创新与完善这种职能,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以利于全面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尽快形成在全球有重要影响的中国特色智库品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利用地方社科院专业智库的优势,不断论证、改进、讨论智库成果的应用方法,采用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出书后举行新闻发布会、重要成果报送简报等途径,为政府咨政建言献良策,不少研究成果很有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了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并进入决策应用状态。
2.面向全球讲好中国故事
2016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开始出版英文版蓝皮书。2017年出版了第二本。英文版《河南发展报告》为河南省开展一系列外事活动提供了系统的英文文献支持,得到了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领导的多次表扬。现在正在组织出版中英文版《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河南卷》,此书展示了河南省在改革开放40年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这些财富不只是属于中国人,应该属于全人类。
习近平在“5·17”讲话中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中国应具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外学会、基金会研究中国问题,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特别感到高兴的是,因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带领其团队持续20年的悉心坚守与不懈努力,出版的各种蓝皮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讲好中国故事、记录中国发展年轮的重要学术品牌。近几年连续出版的各种外文版蓝皮书,用最鲜活的发展素材向全球讲述中国和平崛起的故事,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3.积极主动引导社会发展预期
当今世界,互联网应用进入深度影响阶段,中国逐步担当起引领互联网发展的角色,大量传统学科、传统技术、传统产品、传统商业均处在快速调整之中,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业态、新技术、新理念、新人物层出不穷,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太快。现代科学技术在为生产和生活带来空前财富创造能力的同时,在思想与意识形态领域也时常带来新的冲击,加上微信的深度普及与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样化,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新想法、新概念、新信息等。但是,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有良好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所以,当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议论、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各种社会关切、各种社会矛盾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这是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担负起的光荣使命,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时代契机”。所以,我们要在国家发展、地区进步、行业变化等方面科学研判变化趋势,把握发展变化规律,及时向社会发布科学引领性信息。
4.努力打造中国学术界蓝皮书的国家品牌和国际品牌
“蓝”在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中是富贵的象征,是纯净的象征,也是学术界良心的象征。契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蓝色崇拜的基因,立足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持续创造了20年之久的蓝皮书基础,伴随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建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系统团结协作,共同打造中国学术界蓝皮书的国家品牌和国际影响力。各省份在进一步提升中文版蓝皮书研创水平的同时,也要重视外文版蓝皮书的研创,尽快形成全国和各省份大型外事活动普遍使用社科系统外文版蓝皮书的历史潮流,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并走向全球开辟道路,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提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地位。
五、结束语
通过前文四个方面的介绍,得出以下三点体会。第一,“中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问题研究”,开创了中国学术界在“一带一路”领域“一省对一国”的创新研究方法,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地深入了解与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第二,“中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合作问题研究”聚焦中英双方在“一带一路”平台上的国际合作,对全国或者各地深度开展与英国合作提供了决策应用意义比较大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第三,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过程中需要学术界开展更多的“一省对一国”的专题研究。这样有利于弄清合作方的家底,也便于讲好中国故事,以学术的力量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参考文献
谢曙光:《皮书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谢曙光:《皮书专业化二十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谢曙光:《皮书手册:写作、编辑出版与评价指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谢曙光:《皮书研创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出版参考》2016年第2期。
谢曙光:《大数据时代的学术出版》,《中国编辑》2017年第4期。
魏一明、张占仓:《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魏一明、张占仓:《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研究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李钰靖等:《新时期英国发展研究汇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魏一明、张占仓:《河南发展报告(2016)》(英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魏一明、张占仓:《河南发展报告(2017)》(英文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张艳丽、蔡继辉:《学术图书评价实证研究——以应用性研究成果皮书内容评价为例》,《出版广角》2016年第8期。
邬书林:《做强专业出版促进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出版参考》2015年第8期。
张占仓:《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综述》,《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1期。
张占仓:《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的历史趋势》,《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5期。
迈克尔·敦弗德、陈萍、文瑞、齐爽:《“一带一路”战略与中英区域合作》,《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5期。
陈耀:《“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中英深化合作新篇章》,《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5期。
王学峰:《“一带一路”战略开启中英全面合作新时代》,《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5期。
刘晓明:《“一带一路”谱写中英互利合作新篇章》,《学习时报》2017年6月2日。
孙彦红:《“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英产业合作》,《区域经济评论》2016年第5期。
林卫光:《英国塑造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新角色》,《光明日报》2017年11月5日。
(本文根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在第三期全国皮书研创高级研修班(2018)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特别说明:因“‘一带一路’战略”的提法已于2017年改为“‘一带一路’倡议”,作者的著作和提法是在改动之前所著所说,故文中涉及“一带一路”方面的著作、提法中仍包含“战略”二字。张占仓,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