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
热点推荐: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热点聚焦

报告推荐 |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米乐app官网下载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狄萍 江山 发布时间:2023-10-06

【导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方面黄河文化遗产延续着历史文脉和民族文脉,另一方面黄河流域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与经济地带。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九省区也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牢牢把握“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战略导向。

  着眼于黄河流域在生态、文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结合黄河流域九省区最新发展进展,皮书数据库精选库内资源,呈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两大着力点和发展路径,助力用户把握黄河流域下一步发展趋势与发展重点。

 

黄河流域的重要性:生态、文明与战略层面

  黄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了华夏文明,而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黄河流域的兴衰,生动地诠释了“生态兴,则文化兴、文明兴”。黄河文化是人类在黄河流域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和历史见证。同时,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在我国的宏观布局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

 

 

(二)源远流长的民族文脉

  黄河流域的生态、文化与文明是中华民族产生、发展的根基。黄河文明是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创造的文明形态,它以黄河流域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并深刻地影响了东亚文明的形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生态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构建以生态价值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我国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首要任务。黄河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不同类型。而且黄河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性和民族性。

 

 

 

张连伟: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史、林业史。

林震: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史、林业史。

摘自

(三)至关重要的战略区域

  着眼于黄河流域的关键作用,黄河流域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关键区域。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对黄河流域的发展进行战略布局。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关键意义。另外,西部大开发二十余年来,其政策支撑与战略指导对西部地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方向指引与具体规划。

任保平: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中国转型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张倩: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自《》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的发展着力点:促进区域平衡与低碳发展

  黄河流域的大多数省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各省区之间经济联系比较薄弱,流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扩大,严重制约了黄河流域九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落实“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是黄河流域九省区必须肩负的重大使命任务。因而,当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包括:发展一个重点区域,实现一个重大战略目标。

(一)一个重点区域

  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已然成为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关键发展区域。从黄河治理视角出发,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生产生活活动对下游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溢出作用,以流域中上游为着力点进行治理无疑事半功倍;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视角出发,中上游地区相较于下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具有生态脆弱的关键问题;从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出发,可以发现黄河流域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相较于下游区域,黄河流域中上游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且具有较为相似的资源环境特征与发展阶段。故加快中上游西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没有中上游西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就不能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黄河治理在流域,流域治理在中上游西北地区。着眼于黄河中上游西北地区资源利用、环境现状、污染治理和绿色生产的现实背景,追溯其根源问题,发现制约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的因素有四个。

 

任保平: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中国转型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张倩: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自《》

(二)一个重大战略目标

  黄河流域“双碳”目标不仅是关系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也是关系全国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从现实困境看,黄河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为突出,生态脆弱更加明显,产业结构明显倚能倚重。因此,推动黄河流域碳达峰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关系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黄河流域碳达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加强黄河流域“双碳”目标顶层设计,立足黄河流域资源基础条件,分阶段走差异化路径,统筹考虑2030年碳达峰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重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协作配合做好碳达峰工作。

 

 

 

汪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摘自《》

 

黄河流域未来发展:统筹全局、协调发展、重点治理

  2022年至今,黄河流域九省区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水沙调控、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污染治理、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仍面临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频发引发黄河治理难度加大、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仍然较强、“双碳”目标与能源粮食安全保障任务赋予双重使命等挑战,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从控制污染转向系统治理、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共治、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转向顺应自然休养生息、从高碳增长转向绿色低碳发展、从非均衡转向流域均衡发展。

 

 

图片5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王承哲、李同新、王玲杰、王新涛、左雯、盛见、郭志远、彭俊杰、赵执、秦艺文、程文茹。

摘自《》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