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部...
皮书机构
专家视点
2021年11月14日,《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1》(《世界能源蓝皮书》)发布会暨“双碳”目标与能源结构转型研讨会通过线上视频会议方式举行。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与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李平在主题报告中指出,2030年的“碳达峰”以及2060年的“碳中和”与2030年和2050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高度契合的。因此,当前中国的发展实际面临两个约束,一是要实现现代化,二是要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地区和各产业行动非常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但是,我们在“碳达峰”目标下,还要考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路径。一定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的长短期发展目标、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双碳”目标。
李平认为,从“碳中和”的产业链来看,前端主要是能源替代,即调整能源结构,包括光伏、风电、水力和核能。从中端来看,主要是节能减排,是从产业的角度来降碳,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后端是碳吸收、碳交易等一系列的举措。从整个链条看,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中,具体部署是非常完善的。
李平进一步指出,当前从我国碳排放的来源来看,主要是在能源领域。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来自能源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7%,工业过程碳排放量占14%;农业及废弃物碳排放占比重分别为7%和2%。因此,能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都应重点围绕能源领域。
李平认为,从我国的发电结构看,72%的比重是火电,也就是煤电的比重非常大。我国一次能源煤的占比高达58%,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27%,欧盟为13.2%,美国为12%。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压力巨大,现有资源禀赋决定了整个碳排放的结构问题。因此,如何进行煤炭的清洁利用、煤炭的低碳利用是核心问题。此外,在整个布局、远期和短期的结合当中,一定要保持平稳的过渡。
针对目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李平提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举措: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
李平最后指出,可再生能源80%以上都需要转化为电能来进行利用。但是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特点,受天气影响较大。所以技术进步和创新,特别是储能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目前,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只有14%左右,而要翻转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的比重,这个力度是非常大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