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专家视点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平研究员在2023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的主题发言
冲击与路径偏移:2023年国际冲击的挑战
我们现在能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是出现了冲击与路线偏移。因为无论是世界组织还是国内自己预测,2019年预测未来三年基本情况大概经济增长都是5.5%,但实际上这个增长偏离的比较弱,今年大概是3%,不到4%的位置。明年的经济情况是怎样的,经济蓝皮书中是给了5.1%。但是明年有个冲击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外部需求的二次冲击。这个二次冲击是我们基于疫情冲击以后,由于欧美国家大量的刺激,引发了新冠泡沫,导致了他们为了压通货膨胀所以不断收缩信用,所以它的需求下降,也使得我们在2023年会受到外部需求的冲击。大家知道,2022年我们前三季度经济增长3%,其中有一个点是来自于我们的外部需求。2020年、2021年都是类似。所以,如果我们受到了外部的冲击,那么对我们明年达到预期的恢复增长是非常有压力的。所以,我们从现在来讲,激励政策不仅仅要面向长期的调整,也直接要面向对短期的一些激励。我们的出口增长现在已经快速下滑,出现了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虽然我们的净出口还是正增长,而且还带动了经济。但是出口下降到了-8.7%,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外部需求收缩对我们的影响。
这种情况在国际上的预测里也纷纷指出,比如oecd也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放缓,而且cpi还在高位,所以全球关于明年的预计,对中国的预测也并不敢太乐观。我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短期看我们怎么激励,长期还要看我们的改革,更需要看新的全球化转变对中国的影响如何被消除。这是今天的主题。
世界银行也模拟了一下全球如果根据通货膨胀水平继续拉高利率,会对经济的影响,他们已经开始提供了一篇文章“全球经济衰退迫在眉睫”,讲到发达经济体不惜一切代价压新冠泡沫,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而且他认为,如果再加,整个全球增长就会保持1.7,如果再往上提效率,发达国家就会变成负增长,这些都是给我们未来增长面临的新的考验。我不在这儿细讲,我仅仅想告诉大家,今年第三季度已经直接表现了二次冲击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现在还夹杂着疫情的暴发,所以二次冲击不是我们可以坐视不管的。
主要经济体和政策周期不同步
从全球看,由于这次新冠的冲击,导致全球经济政策和政策周期的不同步。我们透过周期的一些波动做了相关分析,能够看到中国现在gdp和cpi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内在波动性,尤其是最关键的gdp和cpi,一个是实物指标,一个是相当于货币类的指引,这两个指标的相关度在下降。当然我们的gdp下降是由于疫情的冲击,其实我们的gdp和国外的外需还是高度相关的。但是总体来讲,现在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已经越来越疏远了,但是对于ppi还有一些成本传递。从新的这一轮数据来看,ppi已经负增长了,说明中国的ppi压力也是很大,所以中国经济的内需重振很重要,不但要兼顾内需,如何稳住外需都成为了重要内容。
政策工具来看,欧美国家继续加息,现在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看到,这是一系列发达国家当前的加息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可预测的美国加息情况,这是高盛的预测,哪怕加息加到2月份,也已经达到4.5到4.75,也已经让全球经济放缓了。如果继续加到3月份,加息加到4.75到5,对经济的约束是非常大的,这一点希望能有所理解。
而相对来讲,中国是降息降准,在刺激经济。所以这一轮的经济周期,中国与国际不一样。未来如何协调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也是我们作为宏观政策导引和我们的经济增长导引的一个重要内容。
2023年全球不一样的宏观周期
这次宏观周期与以前的宏观周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现在爱讲的全球化转变,宏观周期从此不一样。原来的宏观周期的表现,1997年以后,全球化讲的和平与发展,讲世界规则是平的,世界的统一规则,是讲的全球与效率分工,讲了全球的高增长和低通胀,全球规模使得我们的制造业成本不断下降。只要是低通胀和高增长的条件下,另一个基于主权国家的信用扩张,是非常迅速的,不仅仅有发达经济体的主权扩张,也有后发经济体的主权扩张。你能看到,这一套主权扩张也是推动世界经济的重要方面,包括了发达经济体,carry-trade,全球套利,产业转移,也包括了它在资本市场上投资的创新活动,也包括在房地产的投资,各个经济主体也是在不断扩展。但是2022年这件事结束了,而这个结束基本上我们能看到,未来2023年长达30年的全球化导致的充分范式转化为不一样的宏观周期范式,这就是我们说的一些新的周期,顽固性通货膨胀导致利率上移、增长放缓、信用扩张收缩,全球经济从全球化转向区域化,也有一些新的主题,但是全球关于宏观的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所以,中国不仅仅要保持国内的振兴,而且要与国际上的经济调整进行同步。在这里,我们仅仅讲了加大国内的宏观,包括要继续利用我们的有利周期,降低我们的融资成本。同时,在财政方面,我们不但要提高中央的公共支出责任,而且要强调新的税收改革,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债务置换,修复中国的资产负债表。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