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作为文旅融合发展和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文化活动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着力开发的新增长点。夜间活动是拉动城市内需的重要抓手。丰富的夜间文化活动能打造城市形象、服务民生。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95后”年轻人是夜间消费的主力人群。夜间消费集合了休闲、旅游、文化、餐饮、购物等多种消费,是城市消费的“新蓝海”。
2021年12月,“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正式发布,在2020年的基础上又结合新业态发展情况,增设了夜间经济的板块。2021年底,北京市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在这一年,北京夜间文化活动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趋势......
一、北京打造多种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
2021年北京入选6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正好代表了北京6种夜间文化活动类型。它们各具特色,为北京进一步推进夜间文化活动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1.东城区前门大街
古都文化沉浸式体验
前门大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珠市口大街,全长845米,保留了老北京传统历史风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条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旅游休闲商业街区。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春节假期,前门大街接待游客62.4万人次,位居全市游客接待量排名第二,铛铛车售票量创下2008年开街以来单日最高值。五一期间前门大街以50.8万人次接待量在所有景区中排名第四。国庆期间,前门大街七天游客接待量为93.7万人次,排名上升到第二。景区提供的夜间游览活动占全天游览活动的40%以上。可见,前门大街不仅是北京历史文化商业街的典型代表,也是北京夜间旅游的重要景点。
前门大街的夜游模式是对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夜幕降临,游客踏入建于明代的历史会馆,聆听民族器乐,看京剧表演,在声与影的交织中体味京味文化与古都文化。北京特色美食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鉴,前门大街全聚德、便宜坊、丰年灌肠、馄饨侯等美食老字号游客络绎不绝,激发了传统老字号的新活力。除了老字号品牌,还有“国潮”融合其中。北京第一家沉浸式国潮文化体验餐厅——宫宴就坐落于前门大街50号。游客进店穿上传统服饰,感受传统礼仪和传统文化艺术。前门大街的夜游项目,还包括赏灯、在北京特色传统建筑前拍照打卡、参观等,游客在长街散步闲逛,可以深度感受前门大街对北京城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京都文化的再现。
2.西城区天桥演艺区
多种演艺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西城区天桥演艺区东起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永内大街,西至虎坊路、北纬路、太平街,南以安定门护城河为界,北至珠市口大街,占地面积2.1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演游商互动区、商业活动区、演艺剧场带、文体娱乐区。天桥演艺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国家级文化演艺集聚区,夜间接待人次占全天接待人次的60%以上。
天桥演艺区继承了传统天桥市民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新的天桥演艺区。不同于其他单体剧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占地1.65公顷,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包括一个1600座的综合性大型剧场、一个1000座的中型剧场、1个400座的小型剧场和一个300座的多功能厅,是一个综合性剧场群。音乐剧、戏剧、儿童剧、京剧、杂技、皮影、相声等多样演艺形式聚集在夜幕下,让天桥演艺区比白天更热闹。市民与游客前来欣赏钟爱的艺术表演,演艺资源也在夜间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3.朝阳区798-751艺术街区
打造文创园区艺术ip
朝阳区798-751艺术街区占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是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夜间文旅消费的旗帜性区域。区内以常态化、现象级的大型夜间文化活动(如young days园游会、宇宙工厂等)为引领,带动园区夜间经营租户,形成夜间文旅消费集聚效应,拉动夜间经济。街区依托自身文化艺术、时尚设计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夜间消费的艺术ip,以艺术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2021年十一假期期间,798举行了798 young days园游会。这是798艺术区自主打造的大型艺术文化旅游消费活动ip,通过举办潮流艺术市集、动漫原画手稿艺术展等,形成艺术衍生、品牌快闪、网红美食、原创产品等多样化产品矩阵。在毗邻的751d·park设计广场,2021年“751宇宙工厂”设置了积乐星球拼砌艺术展、“玩具拾光”传统玩具艺术展、露天电影放映等多项活动。751园区内动力广场在2021年6月举办仲夏雅集-751汉文化节,三日的古风市集从下午直到深夜。昆曲、舞蹈、古琴表演等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
4.朝阳区亮马河风情水岸
滨水夜游灯光秀
在城市规划中,陆域和水域的交错地带被称作“滨水空间”。城市滨水区具有巨大的景观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文化、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其生态、景观、经济、游憩等多元复合价值被重新认知。伦敦、巴黎、上海、重庆等中外名城都有自己的河流,滨水夜游项目是城市夜间文化消费的刚需,然而北京一直没有代表性的夜间渡船游水项目。
2021年7月24日,亮马河燕莎桥至朝阳公园段正式通船,并开通夜赏航线,亮马河80万平方米风情水岸成为“网红”。通船航线全长1.8公里,历时45分钟,河畔高大建筑色彩变幻,两岸灯光与倒影互相映照。尤其是有约15分钟位于亮马河船闸内,闸室以科技感十足的光影秀呈现亮马河的前世今生与大运河文化带的深厚底蕴。夜赏亮马河还激活了沿线的商业价值,依托商区特色景观、自然人文优势,从时尚、艺术、文化等诸多层面为夜间文旅消费创造绝佳场景,如已连续举办13届的solana蓝色港湾灯光节、露营市集、露天天幕电影等。
5.海淀区华熙live·五棵松
“文体融合”新样态
文体商旅多元化融合是国务院鼓励开展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创建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体育赛事区、商务消费区、文旅活动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华熙live·五棵松依托海淀区复兴路繁华街区和五棵松体育馆区位与资源优势,通过打造体育、娱乐、艺术、教育、生活等全方位沉浸式互动体验业态,被国家体育总局指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021年荣获“十大文化消费地标”称号,当年“十一”期间,客流量达到单日8万人次。
华熙live·五棵松在短期内成为京西夜间文化活动热门地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三点。首先,五棵松场馆群每年举办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活动500余场,占据北京室内演艺市场的80%,年接待人流量超2000万人次。超大文体场馆起到了天然的引流作用。其次,华熙live·五棵松敏锐地把握了当前迭代变化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趋势,以独特的文化产品吸引人。其重要地标时代美术馆是全国开放时间最长、营业时间最晚的美术馆之一,每天观览时间持续到22:00,因此有“深夜美术馆”之称,吸引了众多看展爱好者前来观展,也带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最后,华熙打造了时尚的氛围和多元化的配套服务,汇聚了超过170个时尚特色品牌,也让老字号重新焕发活力,老字号营业时间从晚上9点延长至10点。融合商旅文体娱五大业态,华熙live·五棵松所创造的沉浸体验式消费休闲样态,代表了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6.密云区古北水镇
“夜游长城下的童话小镇”
古北水镇国际旅游度假区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坐拥鸳鸯湖水库与司马台长城,这个长城脚下独具北方风情的度假式小镇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旅游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古北水镇景区总规划师陈向宏认为,“度假旅游就是晚上旅游,越到晚上人越多,这才是度假旅游”。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古北水镇不断丰富着夜游产品。司马台长城是目前国内唯一开放夜游的长城,开发了长城夜游“八大名玩”项目:提灯夜游登长城、湖畔晚餐品长城、摇橹汤河望长城、温泉细雨赏长城、品酒观星醉长城、音乐盛宴聆长城、畅游泳池观长城、枕梦山水宿长城。在传统长城文化旅游之上发掘了新意。
二、发展“夜经济”,更要展示“夜文化”
北京夜间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应以北京自身特色为抓手,充分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才、公共设施资源。不仅要发展京城的“夜经济”,更要向世界展示北京的“夜文化”。
1.集资源聚人气,
发展夜间必去的拳头品牌
一个旅游城市,必须有一个龙头式的带动产品。比如伦敦的戏剧圣地西区,2/3的外地游客将伦敦西区作为来伦敦的重要原因,3/4的海外游客会将西区作为必去地点。去伦敦西区看戏剧的观众数,超过排在前两名的景点(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游客的总和,在收费景点中,相当于排在前六位的景点总和。再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1500米的步行街上灯光雕塑夺目,餐饮商铺遍布。更为难得是,由于中心位置即为西安音乐厅、曲江美术馆、曲江电影城,这使得它避免了陷入只有外地人来、本地人不来的旅游业常见怪圈,成为本地和外地人同乐的文化聚集地。每逢夜晚“从天而降十万人”,节假日更是达到一天45万人次的客流。
2021年北京的6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都是已有一定积累和声望的文化街区,北京可在现有基础上,集中打造几个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文化综合项目,重点发展对国内外游客都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夜间文化产品,打造夜间文化拳头品牌。比如经典话剧驻场戏剧、夜游长城、滨水夜游等。
2.提供多元化的夜间文化产品
政府应提供补贴,支持盈利性弱但市民需求迫切的夜间文化活动与空间。首先,要向消费能力较低,或者有培育潜力的群体更多发售惠民票和惠民券,借助基层组织大力宣传公益活动。据对国家话剧院几位观剧老人的采访,他们是第一次看话剧,自己仅需花费10~20元,看后非常喜欢,表示今后只要有类似优惠剧目一定还会再来。北京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消费能力相对较强,他们参与夜间文化活动的意愿应得到更多关注和扶持。目前北京对全市3000座以下的演出场所的营业性演出给予一定比例的低票价补贴,对市场培育起到很大推动作用,还应针对演出质量和观众反馈区分不同补贴力度,以更好地鼓励优质产品的创演。其次,加强文旅部门与教委联动。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北京有很多优秀的红色剧目上演,也应通过学校等渠道宣传组织,让更多青少年有机会走进剧场,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教育一举两得。最后,北京冬季寒冷,但借2022年冬奥会举办的契机,北京也应大力发展夜间冰雪运动,让冬季淡季不淡。
3.以文化作为核心驱动
带动周边文旅生活消费
北京城区要加强规划,在夜间文化集聚区内形成完整旅游线路,打造沉浸式体验。如天桥演艺文化区,区内有剧场群、电影院、博物馆,而且借助积淀,打造了天桥历史实景复原区、老城区胡同文化街区,而且与周边大栅栏琉璃厂、北京会馆文化区形成呼应,可以推出京味儿文化体验线路,将区内的老字号餐饮和文化消费品纳入进来,白天进行文化消费,夜间观看经典演艺节目,住在区域内精品民宿,步行距离内形成完整文化闭环。通过文化拳头产品吸引客流,提升区域人气,再通过餐饮旅游消费获得收益,反哺文化。
在郊区则要开发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夜游项目。疫情出现后,北京郊区周末游升温,但有些景区文化产品单薄,游客当日往返,停留过夜率低。北京郊区的众多景区应积极探索夜游模式,设计开发高质量的文化夜游项目、发展不同层次的民宿,以此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带动提升景区周边民宿餐饮效益、优化景区产业结构,发挥对郊区文化旅游的开发带动作用。
4.完善配套保障,
搭建企业与文化活动合作平台
北京要各部门联动,为夜间文化活动保驾护航。以交通为例,北京东三环晚上10点仍然会交通拥堵,难免影响人们夜间文化活动的热情和体验。在热点商圈,可以采取开辟临时夜间停车场、增加出租车调度、适当延长公交线路运行等方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同时,夜间活跃地区对周边居民产生的灯光、噪声、气味污染也需要采取行政或高新技术手段控制,营造包容和谐的夜间氛围。
北京应发动各大文创、科技、金融企业,提供针对夜间文化活动的服务,如北京市文旅局在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后,让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为网红打卡地制作专题页面,并提供1000万元往返出行补贴;美团为到访游客提供2000万元红包补贴和流量扶持,并免费配置充电宝机柜;北京银行还为网红打卡地提供更优惠的授信支持和商户信用卡活动。这些举措都同样适用于夜间文化消费集聚区,既能实现企业与市民双赢,也能促进北京夜间文化活动长期良性发展。
本文摘自《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21~2022)》——《2021年北京市夜间文化活动现状与发展报告》,作者:郑以然 杜静汐 杨明。有删选。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