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皮书作者
-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能写代码写作业、能做题写剧本的chatgpt近日突然爆火,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以内容创作为主的职业,将来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深入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非接触使用场景逐渐增加,全球相关企业及科研单位都在积极围绕机器人技术的人工智能化、程序优化等领域不断探索。
2017年,由新华网和阿里巴巴集团合资建立的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就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台人工智能媒体机器人——“媒体大脑”,可以实现对社会热词的快速反应和相关文本的海量生成,满足用户对于热点现象的阅读需求,对新媒体时代提升互联网企业话题引导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机器新闻的智能化已全面介入新闻素材采集、生产方式、新闻发布及传播等方面,使机器新闻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
作为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现象级发展,机器新闻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呈现哪些趋势呢?一起来了解~
1.中国机器新闻应用领域的拓展
智能化逐渐深入
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推动各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广电体系智能化发展,构建媒体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在这一要求下,国家政策为新闻生产的智能化提供了诸多利好因素,也为机器新闻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成长空间。当前,我国机器新闻的智能化已全面介入新闻素材采集、生产方式、新闻发布及传播等方面,使机器新闻技术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状态。
首先,智能化技术提高了机器新闻信息采集的速度和范围。相较于传统机器新闻更多专注于文本信息挖掘,人工智能技术所能提供的如智能识别、语音及图像抓取、在线翻译、大数据搜集功能,都进一步使机器新闻信息采集速度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加入特定算法的网络数据抓取技术,更是能帮助媒体快速掌握网络上的最新动向、突发性事件及重要舆情,以便媒体人员即时快速地形成具有数据材料支撑的新闻报道。而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与机器新闻技术的融合,则赋予了机器新闻采集非文本素材的能力,延伸了信息采集范围,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新的视角。
其次,智能化技术丰富了机器新闻生产方式。早期的机器新闻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主要以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和图片为目标,对关键信息进行抽取,并按照固定的新闻模板对新闻稿件进行标准化生产。这种主要依靠语法合成及关键信息排列生产出的新闻稿件,往往会具有同质化的缺点,机械式的文字风格明显,缺乏个性,对用户阅读体验造成了影响。而结合智能化技术后的机器新闻生产可以通过搜集用户群体情感及心理数据,准确把握和解析不同群体需求,为不同人群提供标签化的信息文本,提升用户体验。
最后,智能化技术还拓展了机器新闻发布及传播的渠道。在当前的互联网行业中,精准化推送已经成为新媒体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必备工具。而这一技术如今也在与机器新闻技术相融合,为用户提供服务。通过对用户背景身份、互联网浏览记录、消费记录、活动区域等信息的获取及分析,机器新闻工具可以智能化地构建用户私人资料,从而为其定时、定版块地提供定制化新闻内容。而在信息传播方面,随着视觉呈现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新闻生产内容也逐渐从纯文本向多媒体文本扩展,甚至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全景式的新闻内容呈现,如此次北京冬奥会所采用的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与系统,就可以做到让观众自主选择画面视角和位置,获得沉浸式的真实观赛体验。
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技术的普及
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指的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融合人脸建模、动作捕捉、情感植入、语音识别等技术制作而成的,具有信息高辨识度及信息播报准确度的,可模拟人类主播动作、发音习惯、面部表情等特征的ai分身模型。2000年,世界上第一台人工智能虚拟主播“阿娜诺娃”诞生于英国。“阿娜诺娃”不仅人物建模粗糙,而且表情僵硬,但“她”确实是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技术走出的第一步。同年,中国也诞生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虚拟主播“gogirl”。它标志着中国人工智能虚拟技术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时至今日,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技术已经成为顺应科技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新产物,并成为各大新媒体机构、互联网企业、科技研发部门、媒体宣传部门如科大讯飞、新华社、搜狐、腾讯、东方卫视、清华大学等必不可少的一个科技项目。
当前,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技术主要应用于娱乐性节目、服务类节目、新闻类节目、社交类节目等领域中。浙江卫视所打造的人工智能虚拟主播“蒋莱莱”是娱乐性节目虚拟主播的代表。作为新兴技术产品,“蒋莱莱”成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凸显节目新颖度、科技感及趣味性的代表,极大提升了节目效果。中国教育电视台为高考节目打造的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小安”则是服务类节目虚拟主播的代表。服务类节目要求通过节目播报使公众对日常生活技巧及各项社会服务有所掌握,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满足广大群众需求,引导公众生活理念的重要作用。借助智能引擎和大数据技术,虚拟主播可以在与受众交互过程中很好地完成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工作。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拥有的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小白”则是新闻类节目虚拟主播的代表。新闻类节目主播要求语速稳健、吐字清楚,不得掺杂过多的个人情感,不得有过于夸张的动作表情。“小白”植入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语音特征,在播报新闻时给人一种亲切感,同时可以通过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规避所有失误的可能。在2019年两会期间,“小白”参与了多个专题节目的报道和信息处理工作,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对于社交类节目虚拟主播来说,东方卫视所打造的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小冰”是其中的佼佼者。社交类节目要求主播通过自身的外在形象、语言及非语言表达来使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主播的文化修养及价值取向。虚拟主播“小冰”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热门话题、筛选网络评论,并与观众进行了高效互动,很好地增强了节目效果。
同时,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技术的出现也直接推动了播音主持行业及相关媒体工作者的进步。首先,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技术的出现,实现了信息播报的不间断。对于人类主播来说,受体力、精神力、外界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永续性的信息播报不可能达成。但机器主播却可以在忽略工作强度和时间长度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全天候快速而准确的播报。无生命的机器完全可以避免出现因体力和思维不足而造成的吃字、错字等常见播报事故。其次,机器主播所拥有的智能化及大数据优势也是人类主播所不具有的。ai主播凭借具有强大算力的中央处理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海量数据的处理,实现信息接收和发布同时进行。最后,当前的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已经可以做到高度接近于真人主播。仰仗先进的建模工具,虚拟主播已经在外形、语言习惯、兴趣爱好上无限接近真人。同时在深度学习技术加持下,虚拟主播已经可以掌握超大词汇量及不同类型文本的播报技巧。此外,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具有集采、编、播、互动于一身的优势。作为机器新闻技术的一种,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可以进行素材收集、文本编辑、信息播报等工作,同时还具有超强的互动能力。融合了大数据技术且具有超强运算能力的虚拟主播,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用户多重信息需求。
2.机器新闻技术对传统把关人行为的颠覆
随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式增长,新闻把关人的角色被不断弱化,这也使传统以人来进行新闻审查把关的方式被逐渐颠覆,形成了以机器筛选代替精英把关的新局面。一般来说,机器新闻技术在当前把关环节所能起到的主要作用为抓取和审核网络数据资源,拦截有害文章,对文章内容进行规范;对把关质量和数量进行平衡,即单位时间内审核的文章越少,则审核越精准;审核视频,拦截有害视频;自动调整内容审核标准,制定内容审核方式;对评论、弹幕内容进行审核拦截,屏蔽低质量评论;特定舆情的收集、分类及整理。有效控制低俗信息的传播,增加优质信息的传播,是新媒体时代新闻把关人的主要责任,也是机器新闻把关人所要实现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机算法及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机器新闻把关技术正在对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行为进行颠覆。过去的新闻把关行为主要发生在新闻文章发布前的新闻素材采集和新闻文本生产环节上,即新闻学理论中所指的双重把关行为模式。但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过程中,把关行为却往往发生在新闻素材被加工成文本后。
这种从事前把关到事后把关的程序变化,体现了新媒体时代对把关行为对象和方式新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新闻采集生产与新闻发布传播的结构性分离。由于内容和渠道的一致性,传统媒体长期以来遵循着素材采编、加工、发布、营收的线性单向性过程,而新媒体遵循着个性化选择、关注订阅、推送、交互反馈、个性化再推送的循环性过程。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使当前信息的主要发布者不再是专业的媒体从业者,而换成了大量的自媒体人员。其把关方式也由传统媒体组织内专业人士主导,变为掌握了固定算法的机器主导。机器介入了新闻生产环节当中,使传统媒体在失去了渠道优势的同时,也被弱化了新闻编排和传播的优势,并且使过去完整的把关结构发生了分离。
在传统媒体时代,把关人一般由媒体专业人士担任,如新闻记者、报社编辑、电视台编导、杂志主编。这种公开把关人身份、明确把关责任人的行为决定了媒体的公开化程度及权威性。[7]而在新媒体时代,大量的自媒体从业者通过非专业媒体平台匿名发布信息,从而使信息与现实个人相分离,造成了把关行为的隐匿。而计算机算法的介入,使这种把关行为的隐匿性更加深入。新媒体时代机器新闻的把关行为需要掌握有关用户个人背景及兴趣偏好等信息,而为了减少用户抵触,这种行为必须以隐秘的方式进行。隐形的机器新闻把关技术广泛存在于新媒体中,并由机器使用特定的后台信息过滤过程取代传统的人工公开审查流程。此外,算法是当前各大互联网公司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其赢利的最重要因素,公众很难要求互联网公司公开其把关流程及数据筛选机制。
而机器新闻把关的另一项颠覆性行为,便是对信息传播话语权进行了重新划分。新媒体运营组织通过控制资讯传播范围,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来对用户选择施加影响并进行支配,从而获得信息传播话语权。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的把关权力掌握在由媒体精英组成的职业把关人手中。把关人通过把关行为影响舆论走向,并以此掌握信息传播话语权。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的权力已经不仅仅掌握在媒体手中,因此信息传播话语权也就不仅仅掌握在某一精英群体或某一组织手中。在传统媒体把关人将工作向机器转移过程中,其把关权力也因此逐渐转移到互联网技术公司的程序员、工程师手中。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传统媒体把关人行为而产生的新闻价值、职业道德规范、新闻专业主义都被重新进行了定义。
3.中国机器新闻发展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内,机器新闻技术的多场景应用及多类技术的融合将是其发展的重点。其发展趋势主要将聚焦于五个方面:对于国家政治建设的推动;对于环境传播的介入;与元宇宙技术的融合协作;对我国整体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时代开放、多元、共享的特性与今天的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相互呼应,共同发展。机器新闻的个性化推送及精准化服务功能,也将在未来参与到新时代政治文化构建、公民政治文化素养强化、国外政治文化案例学习等一系列工作当中,为我国政治文化知识及理念的传播提供新的推动力。
而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并引起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当下,环境传播的急迫性及环保理念的普及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机器新闻快速的反应时间、全天候工作的方式及智能化的交互功能将在为环境传播提供新的信息发布渠道的同时,保证环境信息及时有效地向全民予以传达,并以更加透明的方式提高环境传播机制。
另外,对于机器新闻来说,与甫一诞生便成为科技热点的元宇宙进行融合也将是其未来发力点之一。两者共同具有的算法、大数据、智能化功能,是机器新闻与元宇宙跨界融合的基础。面对尚处于概念层面的元宇宙来说,已经逐渐深入应用于多个场景及领域的机器新闻不啻为其实质性技术转化的选择之一。
由于思维理念、传播内容、服务项目、技术、媒体管理体制等与国外差异较大,我国国际传播长期以来都存在动作大效果小的困境。而当前以抖音、小红书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为代表的国际传播媒介渠道凭借计算机算法和个性化推送等技术,则在传播中国故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因此,可以预见机器新闻也将凭借其技术优势进一步推动媒体行业的发展、媒介技术的进步、传播体制的变革。
当前世界各国已对物联网技术及产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并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应用。我国物联网产业及应用整体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与包括机器新闻技术在内的多种类技术及产业相互合作扶持。机器新闻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有效提高物联网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机器新闻技术的深入应用将有效提高物联网在预防突发性灾害及进行防灾部署方面的精确性,为预防大型灾害提供助力。
科技的进步与产业的发展给机器新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给传统媒体行业及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与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机器新闻和谐共生紧密协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所有人的关注焦点。对于每一个与新闻传播专业及媒体行业产生交集的人来说,只有对机器新闻拥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未来拥有发展的空间与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摘自:《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发展报告(2022)》——《中国机器新闻发展报告(2021~2022年)》,作者:李啸。有删选。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即可前往京东旗舰店购买本书
如需电子版请前往购买